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务处
  查询服务
  教务管理
信息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快递>>正文
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报告 [2013-1-19]
2013-01-19 00:00  

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

综合考核报告

 

为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果,以评促建,推动学院(部)教学和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和规范化,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青科大字[2009]63号),学校于近期开展了2012年度学院(部)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现将该工作总结如下:

一、考核组织和实施

2012年度考核工作主要依据《青岛科技大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组织实施,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分为水平考核和合格考核两种类型,采取教学评估与教学考核、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进行。在学院(部)自评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部分成员和校级教学督导员组成的考核专家组。本年度考核以函评方式为主,专家组通过审阅学院(部)年度教学工作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参照《青岛科技大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量化评分和等级评定。本年度学校还首次将高密校区和高职学院纳入本科教学综合考核范畴,采取合格考核方式,推动其进一步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二、考核结果及取得的成绩

(一)考核结果

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机电学院、材料学院、化学院、化工学院、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年本科教学工作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数理学院、经管学院、高分子学院、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中德学院、自动化学院、传播学院、体教部、艺术学院

高密校区和高职学院考核均合格。

(二)取得的成绩

1.考核工作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效果显著,契合国家高等教育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12]4号)强调,高校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自我评估。学院(部)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是我校推动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机制,具有考核、激励、导向多重功能,体现了我校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本年度学校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完善了学院(部)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在集中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使专家评审更加有的放矢;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强化了理念和特色要求,引导学院(部)进一步厘清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变外部监督为自我激励和约束,进一步加强了专项考核,构建了立体化、常态化、数据化的新型考核模式。考核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学院(部)教学改革的深化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年来,各学院(部)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从制度建设入手,以教学管理科学化为着眼点,抓思路,抓重点、抓落实、抓特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各学院(部)办学理念先进,发展思路清晰,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和体制进一步完善,广开渠道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秩序总体稳定,教风学风建设成效显著,教研活动广泛开展,试卷、毕业设计(论文)把关严格,课堂、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实习工作组织到位,教材建设扎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取得实效,教学网络资源丰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卓有成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学校积极贯彻国家高等教育要求,将“教授每学年必须为本专科生讲授一门课程的要求”以学校制度形式进一步固化,连续两个学期开展了“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首次纳入本科教学工作基本状态数据中,对于推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效果显著。经统计,各学院(部)教授本年度为本科生平均上课率达90.12%,其中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数理学院、经管学院、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体教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

2.人才培养理念鲜明,办学思路明确

本年度,各学院(部)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凝练了人才培养理念。化工学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本科生成为能够运用科学原理、工程原理和工程规则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组织施工和生产管理的工程师,同时又能够进行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化学院不断加大教师科研成果向本科教学转化的力度,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分子学院办学目标与定位清晰,即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发展和行业建设,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研究教学型学院;材料学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战略,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基地,与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立了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基地,积极与国外高校实现教育与科研接轨,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机电学院构建了协调发展的大机械学科框架,实施了“人才强院”战略,坚持了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信息学院牢固树立了“夯实基础,注重实践,拓展创新,凝炼特色,强化管理,提高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经管学院将围绕提升教育质量核心任务,在管理制度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大胆创新作为学院“十二五”建设目标;外语学院归纳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总体目标、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落脚点、以生为本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保障的教学工作思路;艺术学院突出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将艺术实践能力培养视为教学育人核心环节;传播学院“素质为本,责任为魂,实践为根”的办学理念旗帜鲜明;中德学院致力于借鉴吸收德国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引进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具有两国文化背景、两种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本年度被评为新浪“2012十大品牌影响力中外合作院校”荣誉称号。

3.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各学院(部)瞄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与时俱进,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积极探索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成果丰富,社会认可度高。在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评估中,我校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18个专业类的50个专业进入全省排名前30%,被作为“特色专业”选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软件工程四个专业被列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以来,辐射带动了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和人才模式的创新。机电学院着力加强国际化意识培养,探索国际化就业渠道,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四年到国内知名公司或跨国公司实习一年,为学生高端和国际化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该专业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工学院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龙头,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并实施了整套的实践教学链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并通过教师课堂传授、实践教学、课外科研小组、参加全国性的课程竞赛等方式,立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制药工程专业以“生物与制药”相结合为办学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2012年度该专业获评山东省特色专业;信息学院利用软件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两个校企共建专业的优势,建立了一套以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按照CDIO和卓越工程的理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有机的融入到了人才培养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必所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了三个特色的培养方向,形成了五个宽泛的课程群,注重工程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该专业于2012年获批山东省特色专业;高分子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才兼备、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发挥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丰富优势,将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学,锤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化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师资优势,依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充分发挥学科整体科研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材料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目前正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建联合培养基地,涵盖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其中本科生培养拟采取“菁英班”模式,动态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该班,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实行真正的学分制,以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数理学院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新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数学建模竞赛成绩连年突破;自动化学院坚持凸显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办学特色,推出了课程设计与专业前沿及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实践环节与工厂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广泛组织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与大公司合作加强就业前的实训环节等系列举措;环境学院、经管学院、外语学院、高密校区严抓培养方案执行,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监控与保障,新培养方案运行良好;艺术学院抓住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积极创造机会,着力强化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部分,受到了学生欢迎和社会认可;传播学院克服困难,探索推行了艺术类专业小班上课模式,以保证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修订,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为原则,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中德学院注重与德方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对接,将培养工程师的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了中德合作双方结对授课,教学内容同步;体育教学部根据国家阳光体育计划重新修订了体育课程教学大纲,重新设置了一年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贯彻“健康第一”要求,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高职学院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培养方案由相关专业的资深教师和在企业多年从事专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

4.健全制度,加强落实,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科学化

本年度各学院(部)以学校教学管理规章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相继推出了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举措,对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支撑与完善,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机电学院本年度对原有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多部新文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机电工程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汇编总计54个管理文件,对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制度规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状况,坚持三级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学院领导、督导员、教研室主任严把质量关,2012年度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听课次数累计达到43人次;外国语学院出台了《外国语学院教学事故、教学差错认定及处理办法》,将教学事故和差错分为四类,将每类教学事故或差错根据性质和程度划出处罚档次,并严格执行,此本法细化了学校相关制度,值得肯定;化工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青年教师第一年在实验中心工作的规定》等规章,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有了制度保证;化学院从常规管理入手,抓住三条教学管理主线,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强化教学督导工作、严把考试和毕业论文质量关等长效机制,收效明显;高分子学院出台了《三级岗教授组建教学、科研团队的制度》,把高水平教授带头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制度形式固化;材料学院本年度着力强化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严谨,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执行到位;环境学院制定了《监考人员安排制度(试行)》,以保证每学期的监考工作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经过一年的运行,卓有成效;自动化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正面引导、激励为主的原则,出台了《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实施办法》、《优秀青年主讲教师评选办法》等文件保障教学质量;信息学院、数理学院狠抓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建立了严格的问责制度,处处依规办事,执规必严;经管学院采取系列措施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建立了教师档案,教学检查中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均加以记录,以引起教师对防错的重视;艺术学院在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注意了教学管理与艺术学科特点的结合;传播学院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文件体系,形成了7大类别36项重要文件和规定,编订了《传播与动漫学院工作规制》;法学院本年度出台了系列实践教学方面的规定,如《实习教学管理办法》、《模拟法庭管理办法》、《“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卓越法律人才青岛法院实习项目实习生遴选办法》等,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德学院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制度,如《德语课程考勤管理实施办法》、《中德科技学院学生奖励条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条例》等;体育教学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正面引导、激励为主的原则,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来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本年度修订了《青岛科技大学体育教学安全条例》等多部文件;高密校区严格执行领导听课制度,校区领导每学期都会深入到校区招聘的所有教师的课堂上听课;高职学院按照学校的要求并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台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5.培养培训措施得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参加学校开展的师德教风培训系列活动的同时,各学院(部)也积极搭建教师培养培训平台,大力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参加国内外访学、学术会议和教学培训,推出团队建设、企业锻炼、以老带新等多种举措,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成为教学骨干。

化工学院、信息学院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需要,利用建立的产学研平台提升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了多名“双师型”教师;化学院走出了一条以团队建设带动青年教师培养的成功之路,在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中传道授业,新老结合,成效显著;高分子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继续学习深造,近两年先后派出8名骨干老师赴国外知名大学访问研究;材料学院采取不同形式,强化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一是鼓励青年教师脱产半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二是通过与企业加强科技合作,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环境学院历来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每年均组织2名青年教师到工厂学习,同时积极利用清洁生产审核平台锻炼教师,目前学院多数教师都负责或参与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机电学院积极发挥新老教师传、帮、带优良传统,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学院与双方签订《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协议书》;数理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实践锻炼培训项目,对实践锻炼人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严格要求,加强了对教师实践锻炼过程和效果的考核;经管学院利用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教师培训平台,积极选派教师参与各门课程培训;外语学院组织教师分期赴国外培训,保障了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外语水平的迅速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了教育部等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训基地及不同层次的社会考察活动,使教学中理论与社会实践联系更加紧密,提高了课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法学院举办了多场专家讲座及研讨会,提高教师的学术修养:中德学院组织了青年教师培训班,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主题培训;体育教学部定期举办“教师专业技能测评”活动,推动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保障教学质量;高密校区定期选派教师回本部各学院(部)参加业务学习活动,举办了“教学名师高密行”系列活动,召开了师德教育专题会,努力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6.科研促教学,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

在学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精神感召下,各学院(部)大力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加强了科研对本科教学的过程融入和智力支持,通过主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开放实验室,科研课题进本科毕业论文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各学院(部)的共识。

化工学院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工程实践和创新实验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化工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举办了第四届大学生化工原理实验技能竞赛和首届“隆腾-双利杯”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等竞赛,成绩优异;化学院找准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点,把全院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积极转化到本科教学中,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课题来源为国家资助项目的比例达57.2%,省(市)资助项目的比例达32.9%,企业(公司)资助项目的比例为5.2%,学生自选项目仅占4.7%;高分子学院本年度与美国阿克隆大学签署了3+2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成为国内第一所与阿克隆大学合作的非“211工程”大学,在充分证明办学质量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国际化培养的途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非传统优势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2012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选送的三件学生作品全部获奖;材料学院始终坚持“教源于研而重于研”的办学理念,通过高水平的科研促进了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升了师资队伍素质,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环境学院提出“科研进实验”,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课教学中,将本院教师设计制造的实验仪器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将教师科研课题转化为开放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效果良好;自动化学院设立了创新基金,开设了“电子设计竞赛”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教师的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机电学院本年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全国机电产品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工业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成绩优异;信息学院充分利用与青岛软件园等单位校企合作办学契机,增加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设计开发能力;数理学院建设了数学建模竞赛基地,成立了数学建模与实训协会,开发了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网站,并连续多年成功组织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活动,竞赛成绩连年攀升;经管学院规定全院教授、副教授必须自选专业前沿或热点主题为大一新生开设专业讲座,并将这种好的做法以课程的形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化下来;艺术学院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与展演结合,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积极创造机会使学生创作的作品直接参与展览、演出和社会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播学院注重在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中锻炼学生,广告学、动漫专业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成绩优异,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本年度在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共发表文章221篇,其中头版7篇;法学院致力于与法律实务部门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已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联手共建“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每年选派40名左右的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实践,并长期聘请职业法官和律师来学院授课;中德学院创新模式,每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工程实训,实训结束后经考试成绩合格可获得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体育教学部通过与学校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体育文化节、广开渠道组织丰富群众体育运动、开设体育社团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走向操场,帆船俱乐部等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成绩优异;高密校区鼓励老师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学生参与度高,实现了教学相长;高职学院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鼓励学生去的职业证书,2012年机械、化艺、财管等专业学生从业资格证书考取率均达到了100%。

7.教研活动扎实开展,教学改革硕果累累

高水平的教学成果源于扎实的教研活动。化学院将全院教师都分配到不同的教学团队中,制定了详细的十二五期间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将教研活动融入到团队建设中;高分子学院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对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学院给予一定的奖励;材料学院、环境学院本年度均出台了教学研究奖励制度,开展了院级教研立项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化工学院本年度主抓教学团队建设,并有针对性的组织鼓励老师申报教学研究立项和编写教材;机电学院各教研室以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等为带动,均开展了契合专业办学特点的主题性教研活动,教师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信息学院制定了《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立项工作的暂行办法》,鼓励全院教师全方位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数理学院本年度累计开展各类教研活动123次,并组织了“高等数学教学研讨会”;经管学院积极派出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培训和案例教学会议,支持各教研室开展专题性教学研讨活动;外国语学院开展了教学能手大赛;艺术学院各教研室结合专业特点举办了多场展会和交流会,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探索了艺术教育创新之路;传播学院组织了主题为“素质、责任与实践”的系列教研活动,将教研活动作为基础常规性工作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均进行了主题性的教学改革活动,教研活动各具特色。

深入的教研活动催生了大批教学改革成果。2012年,我校获评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群3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材10部,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12个2009年度省级教改项目顺利结题验收,并有13个项目获批2012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其中2个获批重点项目。此外,2012年度我校共评出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校级精品课程5门,精品课程群11个和优秀课程15门,校级双语教学课程4门,校级教学成果奖30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

8.教学、学风、考风齐抓共管,教学秩序稳定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2012年,学校继续大力推进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除每学期抓住学期初、中、末三个关键阶段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外,还将其纳入到教学督导日常工作范围和教学管理长效机制中,效果明显。各学院(部)也相继推出了系列举措推动稳定教学秩序,校院两级齐抓共管,我校教风、学风、考风明显改善,教学计划执行严格,随意调停课现象和提前结课现象基本杜绝,考风考纪明显好转,教师提前下课已成为极少数的个例,学生上课迟到现象也大为改观。

化工学院严抓实践教学秩序,要求实验课、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并出台了相应的约束措施;化学院要求考试后三天内上交成绩,如无特殊情况未按时上交者,每推迟一天核减本门课程工作量的1%;高分子学院出台激励措施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监考队伍;材料学院针对以往出现的专业课考试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的考试不规范、不严格的现象,实行学院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和监考教师,组织教学督导员重点检查专业课的考试;环境学院在部分专业课中试点考试改革,实行一人一卷防止作弊,效果良好;自动化学院实行统一联系实习单位,统一确定实习指导教师,统一实习时间,统一实习报告格式,统筹安排实习经费等措施严抓实习教学;机电学院在公共课考试期间,组织了由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党支部书记组成的监考团,全程参与高密校区考试监考,带动了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监考工作;信息学院严格上机考试程序,规定命题实行题库制,考前由教师在考试系统上进行试考,并对参与考试的主考、监考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机考秩序;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领导坚守在期末考场一线协调组织,保障了公共课考试的秩序;经管学院出台规定并由学院领导带头执行,规范教师在正常教学过程中调停课次数不得超过2次/人,且调停课程序必须规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了《期末考试命题操作细则》,加大试卷命题审核力度,解决了AB卷命题质量不均衡等问题;法学院领导组成了考风考纪巡考队伍,做到了“逢考必巡”,及时有效地处理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艺术学院建立了教风学风检查机制,形成了随机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学院检查和教研室检查相结合、督导组检查和教学管理人员检查相结合的体系;传播学院、高职教学部监控教师安排实行新老结合,凡有年轻教师担任监考的考场,另一位监考均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体育教学部制订了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并严格执行,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并将教学评价成绩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重要考量指标,有效地推动了教风建设,保证了教学质量;中德学院专业课考试推出考前临时排坐的新举措,降低了作弊概率,值得推广;高密校区以考风促学风建设,每学期召开一次监考专题会议,考试组织严谨,考风优良。

9.教学效果稳步提升,师生满意度提高

稳定的教学秩序保障了教学质量。2012年,学校和学科组两级教学督导员共检查了包括高密校区在内的700余名教师的课堂和实践教学,从检查总体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兢兢业业的完成教学任务。化学院、材料学院、环境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信息学院、数理学院、经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中德学院和体教部教师的教学效果优良率均达80%以上。特别是各学院(部)均组织了教学效果优秀奖评选,广大教师参加踊跃,掀起了努力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热潮。在学校教学效果优秀奖评选环节,近年来学校和各学院(部)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成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参评教师水平整体较往年明显提升,获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学校也打破常规,增加了青年奖的奖励名额。

本年度学校还首次应用正方教务系统开展了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开展学生评教旨在充分尊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将学生意见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鼓励学生在评教系统中对教师教学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相长。学生网上评教要求所有本专科生全部参与,评教的对象是本学期所学全部课程任课教师,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项衡量教学质量的指标。统计结果显示,各学院学生均对教师教学水平给与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各学院学生评教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

师生满意度是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信度,本年度学校首次尝试对学生满意度进行了网络调查,共收到5575名学生意见反馈,结果显示,各学院(部)学生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去年均有较大提高,平均分为85.31,教师满意度采用纸质调查问卷方式,共收到有效问卷494份,结果显示教师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平均分达87.29,这是对本年度各学院(部)教学工作水平和为广大师生服务意识提高的充分证明,也充分体现了学校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定期开展教学工作自我评估长效机制的显著效应。

10.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2012年度各学院(部)教学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呈现出了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特点,根据考核工作促进交流,相互借鉴的工作宗旨,现将各学院(部)2012年度教学工作最具特色,值得推广的亮点提炼如下:

2

2012年度青岛科技大学各学院(部)教学工作亮点一览表

学院名称

最具特色亮点

化工学院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启动了“专业认证”工程

化学院

加强教学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完善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高分子学院

凝练“教学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特色发展”办学思路,以国家级特色专业带动各专业深化教学改革

材料学院

秉承“教源于研而重于研”的办学理念通过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环境学院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推动科研进课堂、科研进实验等措施,强化学科建设对本科教学的支撑

自动化学院

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积极开展“电子设计”、竞赛等系列科技创新活动

机电学院

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系统推进学生国际化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信息学院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共建模式卓有成效

数理学院

青年教师培养优良传统常抓不懈,教研活动卓有成效

经管学院

组织系主任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启动了“青年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外语学院

广开渠道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延长毕业论文指导时限,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艺术学院

突出艺术人才培养重在实践的特色,将教学与展演有机结合

传播学院

“素质为本,责任为魂,实践为根”理念统领各专业办学实践,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卓有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织到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主题化

法学院

法学专业形成了实践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特色,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所学即所用”的社工人才教育培养特色

中德学院

重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体教部

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建立了年度教学质量评价长效机制

高密校区

教学日常管理和专项管理相结合,教学秩序稳定,教风学风优良

高职学院

深入把握职业教育规律,系统搭建了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平台

三、问题

1.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管理重心下移

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是我校完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的重要平台,需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建立健全本学院(部)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与保障体系,不等靠学校指令,健全自我强化和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推动教学管理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执行到位。

2.学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教风建设近年来成效显著,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风建设,但学生旷课、迟到、不遵守课堂秩序等现象仍然存在,需各学院(部)进一步从体制入手,建立健全学风监控和保障体系。

3.专业课考风考纪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学校近年来严抓考风考纪建设的带动下,专业课考试整体水平也逐年好转,但相较于学校组织的公共课考试仍有一定差距。各学院(部)需进一步提高专业课考试安排的合理性,考试安排需尽早确定以便于学生复习,要进一步强化考风考纪,加强监考队伍建设,建立考试作弊防范和惩处机制。

四、建议

1.进一步把学校和学院(部)办学的工作重心和主要力量集中到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2.在巩固当前教风和教学质量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学情”调查,加强学风建设,推动教学相长,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3.各学院(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加大对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学成果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将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Copyright©2008 All reserved jw.qust.edu.cn
地址:青岛市松岭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