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务处
  查询服务
  教务管理
信息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快递>>正文
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报告 [2013-12-3]
2013-12-03 00:00  

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

综合考核报告

 

为推动学院(部)本科教学和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和规范化,以评促建,根据《青岛科技大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青科大字[2009]63号),学校于近期开展了2013年度学院(部)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现将该工作做以总结。

一、考核组织和实施

2013年度考核工作主要依据《青岛科技大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组织实施,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分为水平考核和合格考核两种类型,采取教学评估与教学考核、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进行。在学院(部)自评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部分成员和校级教学督导员组成的考核专家组。本年度考核以函评方式为主,专家组通过审阅学院(部)年度教学工作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参照《青岛科技大学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量化评分和等级评定。高职学院采取合格考核方式,推动其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二、考核结果及取得的成绩

(一)考核结果

2013年本科教学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化工学院、机电学院、材料学院、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年本科教学工作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单位:

经管学院、法学院、传播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体教部、中德学院

环境学院、高分子学院和自动化学院考核结果为“良好”,高职学院考核结果为“合格”。

(二)取得的成绩

1.考核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自我评估长效机制效果显著

学院(部)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是我校推动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教学质量自我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机制,具有考核、激励、导向多重功能,体现了我校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本年度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院(部)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体系。在集中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增加了实践教学考核和成绩管理等指标,使考核更能涵盖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强化了教学工作理念和特色要求,引导学院(部)进一步厘清本科人才培养思路,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变外部监督为自我激励和约束,进一步加强了专项考核,构建了立体化、常态化、数据化的新型考核模式。

考核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学院(部)教学改革的深化落实、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年来,各学院(部)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从制度建设入手,以教学管理科学化为着眼点,抓思路,抓重点、抓落实、抓特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各学院(部)办学思路清晰,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制度和体制进一步完善,广开渠道开展教师培训,教风和师德建设成效显著,教研活动广泛开展,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规范,教学秩序总体稳定,教学效果整体良好,教材建设扎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取得实效,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卓有成效。

本年度学校积极贯彻国家高等教育要求,出台了《青岛科技大学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办法》,将“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专科生讲授一门课程”的要求以学校制度形式进一步固化,连续两个学期开展了“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情况”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纳入本科教学工作基本状态数据中,对于推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效果显著。经统计,各学院(部)教授本年度为本科生平均上课率达92.87%,较上一年又有所提高,其中材料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数理学院、经管学院、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中德学院和体教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

2.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本年度,学校和各学院(部)进一步打破常规,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年度学校启动了“英才计划”,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材等4个专业设立了英才实验班,对学生采取动态管理,这一创新性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属高校中尚属领先,获得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材料学院与中科院青能所共建了教育科研联合基地,从今年起在新能源材料与器材专业开设了“菁英班”,双方共同制定了菁英班培养方案,实行动态管理、逐级淘汰以及辅导员加导师双轨制,本科学生由双方联合培养,进入硕士、博士阶段学习的学生学籍属于中国科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机电学院与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双方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加大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的同时,也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创造了更好的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进一步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本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接受了教育部督查组的检查,获得了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法学院重视人才培养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实行交换生政策,双方每年互派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访学,每年向香港城市大学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并与香港立法委合作,每年选派教师和学生到香港进行社会工作参观考察。体育教学部与中能集团开展了校企合作,今后,双方将在校园足球、校区建设、产学研等方面开展多领域的合作。此外,山东省今年首次推行职业教育“3+2”、“3+4”分段培养模式,我校全部获批了这两种培养模式的试点。

各学院(部)瞄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与时俱进,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积极探索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成果丰富,社会认可度高。在2013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评估中,我校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共有17个专业类的37个本科专业进入全省前五名行列,其中,15个专业类较2011年排名明显上升,材料类、化工与制药类、化学类和仪器类位居全省排名第一。2013年10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的考查,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深化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工程教育已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获得通过,意味着学生未来走向世界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此外,本年度成人教育山东省品牌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3.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科学化

本年度各学院(部)以学校教学管理规章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相继推出了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和举措,对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支撑与完善,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化工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和《青年教师第一年在实验中心工作的规定》,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有了制度保证。化学院出台了《考试管理规定》,对考试的各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每学期考试进行全过程监控。材料学院本年度制定了《领导干部监考规定》、《关于实施本科毕业论文盲评的暂行办法》、《关于本科生依托科技创新竞赛进实验室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意见》三个文件,推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教风学风建设的“组合拳”。自动化学院严抓教学质量,建立了新开课达标制度。机电学院严抓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制定了《教学办公室职责》和《教学秘书工作职责的若干规定》,对教学办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办理流程进行规范,使学院整体教学运行协调、平稳、有序、高效。信息学院针对教师上课100%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情况,专门制定了《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到审批管理等方面均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并专门设计了多媒体教学评价表,针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定期开展评价。数理学院制定了《教材选用规定及管理办法》和《2013年教材及课件建设规划》,进一步规范教材选用,推动教材建设。经管学院针对教学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及时干预解决,并计入学院问题档案,以引起教师对防错纠错的重视。外国语学院制订了听课制度,要求学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每学年每人至少听课2学时,并将听课记录作为教师本人评优、晋级等的重要依据。艺术学院严肃考试管理制度,对学生考试舞弊处分坚决杜绝说情,坚持处分决定公示制,让广大学生参与监督。中德学院细化课堂教学管理,专门出台了《德语课程考勤管理实施办法》。体育教学部为了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今年重新修订了《体育教学安全条例》和《大学体育课课堂教学常规》。

4.培养培训措施得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参加学校开展的师德教风培训系列活动的同时,各学院(部)也积极搭建教师培养培训平台,大力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参加国内外访学、学术会议和教学培训,推出团队建设、企业锻炼、以老带新等多种举措,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成为教学骨干。

化工学院本年度邀请了多位省级教学名师和知名专家来校做工程教育等培训,并派送了8位青年老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目前已基本和设计院达成协议,免费为学院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化学院和机电学院为近三年新引进青年教师所担任的每一门课程均配备了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高分子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特别注重包装工程和印刷工程等新专业及实验系列教师的培养提高,近两年10余位教师在职攻读了博士学位。材料学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派出1名教师到国外学习深造,先后邀请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等多名国内外材料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为青年教师讲学。环境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着力加强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培训,院长亲自带领7名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并邀请专家为教师开设了工程设计专题讲座。信息学院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需要,利用建立的产学研平台提升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了多名“双师型”教师。数理学院对今年派出的8名参加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与实践锻炼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加强对教师实践锻炼过程和效果的考核。外国语学院举办了教学能手大赛,教师参加踊跃,反响良好。艺术学院本年度邀请国内外音乐家、著名画家和教授专家为青年教师开设讲座10余次。经管学院、传播学院针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专门进行了教学安排、教学秩序及授课要求等方面的主题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历来重视师德教风建设,2013年有4人次获得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法学院致力于与法律实务部门开展深度合作,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联手共建了“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法院挂职锻炼,并长期聘请职业法官和律师来学院授课。中德学院积极组织德语教师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其中有14名德语教师受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资助赴德国进行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教学部为鼓励教师走出去进行专业深造,建立了专项经费资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以开拓视野,提升水平。

5.科研促教学,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增强

在学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精神感召下,各学院(部)大力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加强了科研对本科教学的过程融入和智力支持,通过主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开放实验室,科研课题进本科毕业论文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各学院(部)的共识。化学院实施“三位一体两结合,促成两个转化”的办学方针,即教学团队、科研团队与专业学科点三位融合为一体,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促成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题材,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不断加大教师的科研成果向本科教学转化的力度。化工学院突出工程教育特色,提高了毕业生做毕业设计的比例,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明显提高。自动化学院承办了学校第一届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学生反映良好。材料学院出台了《关于本科生依托科技创新竞赛进实验室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实践。机电学院设立科技创新立项基金10万元,制订了《关于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立项的管理办法》。环境学院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实习,建立目标责任制,并召开了表彰总结大会表彰了一批在自主实习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法学院法学专业强化了模拟法庭与物证技术实验室教学,社会工作专业制定实施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十四个一”准则。艺术学院为学生搭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和实践平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如组织服装专业毕业生在青岛国际服装周上举办了2013届毕业设计专场发布会,获得了社会好评。

本年度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生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中表现优异。在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选中,我校36个项目获得立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省一等奖2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项,总获奖率高达94.5%,在全省遥遥领先,获奖学生几乎覆盖了三校区的所有院系,学科受益面继续扩大,尤其是高密校区学生参与热情,获奖率高;在第十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我校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累进创新银奖1项,交叉创新三等奖1项;在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上,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在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我校取得了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华东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成绩;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我校代表队共参加了4个子项目的比赛,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并获得了大赛组委会颁发的证书和5000元奖金。在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经管学院学生黄莉在2013山东省大学生综合素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中,我校参加决赛的5名同学全部获奖,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在山东省第三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中,我校3名教师和5名学生均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上,传播学院学生张博森创作完成的作品获得一等奖;法学专业学生在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和首届全国环境法模拟法庭比赛中均获得较好的成绩;在青岛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制图员工种中,前七名几乎被高职学院学生包揽,其中学生陈春雷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青岛市技能新星”的称号。此外,本年度我校共有15篇论文获评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6.教研活动扎实开展,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高水平的教学成果源于扎实的教研活动。化工学院各教研室经过不断实践和改革,逐渐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团队式的教研活动方式,如分离工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成了优势与特色,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化学院将全院教师都分配到不同的教学团队中,制定了详细的“十二五”期间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将教研活动融入到团队建设中。高分子学院在高分子物理教研室的带动下,由老教师带头长期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精神和教学研究氛围。材料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蔚然成风。机电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丰富且具有特色,教研成果直接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受益良多。信息学院出台了《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立项工作的暂行办法》,鼓励全院教师全方位研究教学方法。数理学院本年度累计发表教学论文23篇,获批教材立项6项。经管学院以课程建设促教学改革,在省级精品课程组的带动下,采取专题研究报告形式,提高课程组成员对课程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并利用派出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培训、案例教学研究会议等形式培养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外国语学院在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明确了三个结合,即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以保证教学效果,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以提高综合素质。传播学院各教研室定期组织开展主题为“素质、责任与实践”的系列教研活动,将其作为基础常规性工作进行,教研成果丰硕。法学院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积极外引内联,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交流。中德学院在三门主干课中采用中德双语授课,多名德籍教师自始至终承担主讲教师的助教工作,开设小班练习讨论课,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体育教学部举行了“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共27人次报名参与,展现了体育教师精湛的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推进了体育教师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和交流。

深入的教研活动催生了丰富的教学改革成果。2013年,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评选中,青岛科技大学-赛轮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获批为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在第二届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有13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在山东省首届微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新一轮教材立项评选等教研活动。

7.教学、学风、考风齐抓共管,教学秩序稳定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前提。2013年,学校继续大力推进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各学院(部)也相继推出了系列举措推动稳定教学秩序。校院两级齐抓共管,我校教风优良,教学计划执行严格,随意调停课现象基本杜绝,公共课考风严谨,专业课考风明显好转,学生旷课、上课迟到或不遵守课堂纪律现象有较大改观。

化学院长期坚持开展新生期中考试,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肯定,在敦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的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材料学院制定了《领导干部监考规定》和《关于实施本科毕业论文盲评的暂行办法》,推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风学风的“组合拳”。环境学院积极探索考试改革,如《环境生态学》考试采取面试的考试方式,考生现场抽取面试题目并当场作答,在避免考生作弊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深度。自动化学院通过严肃专业课考风来带动学风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监考要求和作弊处理办法,至今已执行两个学期,收到良好效果。机电学院通过规范制度来保障教风建设,始终坚持正面引导、激励为主的原则,通过设置“教学标兵奖”、“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效果奖”和“教学管理奖”等教学奖项,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建设环境。自动化学院于2012年底对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教风、学风、考风的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学院教师大会和学生大会上进行了通报,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找到了抓手。数理学院为新生开设基础文明培训,为防止学生上课玩手机,在课堂上设立了“机装箱”,这些举措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经管学院开展以考风带动学风活动,于第15周进行考前培训,严格监考纪律,通过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杜绝了监考教师随意请人代监考,特别是严格强调不允许让研究生监考。外国语学院严抓实习计划的落实,保障了开学初学生实习就可完全就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了《期末考试命题操作细则》,加大试卷命题审核力度,由教学院长在教研室审核的基础上亲自把关命题质量,解决了AB卷、期末考试和补考命题质量不均衡等问题。法学院领导组成了考风考纪巡视队伍,做到了“逢考必巡”,及时有效地处理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艺术学院建立了教风学风检查机制,形成了随机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学院检查和教研室检查相结合、督导组检查和教学管理人员检查相结合的体系。传播学院把“责任为魂”融入到日常教学组织中,针对教务管理系统更新专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德学院严抓学风建设,每年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开展全面的期中检查,并将学院检查不合格的学生主动上报学校检查。体育教学部坚持将学生评教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有效的推动了师德建设,保障了教学质量。

8.教学效果良好,师生满意度提高

本年度,学校继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突出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实效和教学问题的反馈环节。2013年,学校和学科组两级教学督导员共检查了包括高密校区任课教师在内的700余名教师的课堂和实践教学,从检查总体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兢兢业业的完成教学任务,17个学院(部)教师的教学效果优良率均达80%以上,较上一年有所提升。各学院(部)还组织了教学效果优秀奖自评,广大教师参加踊跃,掀起了努力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热潮。

本年度学校应用正方教务系统开展了两个学期的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开展学生评教旨在充分尊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将学生意见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鼓励学生在评教系统中对教师教学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相长。统计结果显示,各学院学生均对教师教学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各学院(部)学生评教平均分均为良好以上。

师生满意度是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信度,本年度学校对全校一线教师和本科生进行了教学满意度网络调查,共收到5407名学生和315余名教师的反馈意见,结果显示,各学院(部)学生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去年均有较大提高,师生满意度平均分为85分,这是对本年度学校和各学院(部)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学自我评估长效机制的显著效应。

9.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2013年度各学院(部)教学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呈现出了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特点,根据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促进交流,相互借鉴的工作宗旨,现将各学院(部)2013年度教学工作最具特色,值得推广的亮点提炼如下:

1

2013年度青岛科技大学各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亮点一览表

学院名称

工作亮点

化工学院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试点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学院

“科研服务本科教学、支撑本科教学、提升本科教学”的办学理念成效突出;开展新生期中考试等措施严抓学风建设成效显著

高分子学院

 “教学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清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研究教学型学院的办学定位明确

材料学院

出台了《领导干部监考规定》、《关于实施本科毕业论文盲评的暂行办法》等多项规定,推出了促进教风学风建设的“组合拳”

环境学院

专业发展与企业多方面紧密结合,较快地改变了环境、安全新专业缺少工业支撑的局面

自动化学院

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组织了首届“工业自动化挑战赛”,获得学生好评

机电学院

以合作办学为契机,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机械学科具有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学院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开展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立项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数理学院

紧扣当前教学质量建设重点,多措并举抓学风,获得社会好评

经管学院

注重新引进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了新引进教师教学基本素质和教规的专题培训

外国语学院

为学生广搭实践平台,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义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积极发挥了社会服务功效

艺术学院

始终坚持以展览和演出的形式提高学生素养,展现教学效果,各专业的毕业展演走出校门,特色鲜明,得到了行业和社会好评

传播学院

新专业动画发展迅速,更新了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成立了高水平工作室,带动了专业教学的整体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精品课程和精品课堂为核心,打造精品工程,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平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法学院

法学专业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青岛法院实习项目”,社会工作专业推动了“体验式学习”新型教学方式

中德学院

借鉴德国教学体系,结对授课,保证了中德双方教学内容的同步,重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教部

开拓办学思路,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与中能集团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学院

山东省今年首次推行职业教育“3+2”、“3+4”分段培养模式,我校全部获批了这两种培养模式的试点

三、问题

1.学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年度教学检查情况显示,在教风持续改善的同时,学生旷课、迟到、不遵守课堂秩序等现象较为突出,改善学风刻不容缓,各学院(部)需进一步从制度和措施入手,严抓学风建设。

2.实验、实习教学仍需进一步规范

从本年度实验、实习教学督导情况看,仍存在各学院(部)对实验、实习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不严格完成教学计划时数,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不够规范,教师随意调停课,找研究生代替上课,教学过程中脱岗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学校今后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

3.专业课考风考纪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学校近年来严抓考风考纪建设的带动下,专业课考试整体水平逐年好转,但相较于学校组织的公共课考试仍有一定差距。各学院(部)需进一步提高专业课考试安排的合理性,考试安排需尽早确定以便于学生复习,要进一步强化考风考纪,加强监考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考试作弊防范和惩处机制。

四、建议

1.以学校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把学校和学院(部)办学的工作重心和主要力量集中到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上来。

2.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实施学分制改革为目标,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推进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3.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推广科研进课堂、进实践、进毕业设计(论文),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主动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Copyright©2008 All reserved jw.qust.edu.cn
地址:青岛市松岭路99号